旅游专业实训总结十篇

admin 其他直播 2024-02-05 38 0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篇1

   

  1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理论知识够用、职业技能使用、证书就业管用”的管理技术应用人才。实践教学是实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整体教学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占的比重达40%~50%.实践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群)要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专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与旅游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

   

  实践技能分为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两大模块及关键能力。就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在基本技能中包括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语言表达、文字表达、计算机操作、外语、自理和自律等技能。专业技能模块则包括导游业务、旅游景点综述、旅游公共关系、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模拟导游、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文化与民俗、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项目的教学与训练。关键能力包括处理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心理承受、组织管理、发展创新等项目的培养与训练。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践教学在学校实训室、实训中心内完成。实训中心根据教学计划中的实训课时,保证每个学生达到规定的要求和实践时间,在达到相应的实训要求后,参加国家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和国家计算机操作等级证书的考试。考试合格后,获得国家英语等级应用能力等级证书和国家计算机操作等级证书方可毕业。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入学后3~4个学期内完成该专业要求的基本技能实践教学模块。

   

  学生在达到实践教学的基本技能后,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市场需求,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在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时分为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目标,使学生真正掌握从事所学专业的基本技能,我院根据旅游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需要,在校内建立了设施较为齐备的旅游专业多媒体实训室、客房服务实训室、餐厅服务实训室。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条件,在学校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实训内容和指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效果良好,为学生进行实习一考证一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我院通过校企协商,签订协议,建有多种校外实训基地:浙江钱塘旅业投资有限公司(集团下辖十四家星级酒店、一家旅行社,总部在杭州市)、西宁宾馆、青海旅游总公司、西海国际旅行社、蓝天旅行社、乐都柳湾彩陶博物馆,青海湖旅游发展总公司、青海国际旅行社等多家单位签订了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由于学生通过在校内、校外实训中心实习己经基本达到了导游、饭店、酒店操作的要求,到企业后能较快地适应旅游类导游业务、饭店管理、酒店管理的要求,大多数学生在企业毕业实习时企业就己与学生达成就业意向。

   

  2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2.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基础知识主要通过理论教学和系列实验来完成。为提高学习理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各理论课程都含有课内实训,例如,“导游业务实训”、“旅行社经营管理实训”、“旅游景点综述实训”等。通过参观认识实践、演示、模拟和实验等方式,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2.2—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主要通过学校实训中心的实训教学和实践教学基地来完成。实践教学各坏节除应包括适应学生未来岗位(群)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包括与专业技术相关的基本能力。如学生在导游过程中培养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虽然看上去简单但是要真正合理、科学,熟练掌握却要付出一番努力。另外,通过实训实习,培养学生自学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组织的能力等。

   

  2.3突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能力由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构成。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能力等。专业能力则包括导游业务能力、旅游景点综述能力、旅游公共关系能力、旅游市场营销能力、模拟导游能力、旅游规划与开发能力、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能力、应用旅游政策与法规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软件的应用实习一多媒体教室实训——校内实训中心实训——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一毕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来逐步完成。在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模块中,适当増加一些探索性内容,针对解决一个旅游企业的实际问题,设计出总体方案,实施其全过程。

   

  3实践教学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3.1加强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要注重基础性和先进性的统一。近年来,学校已经建设了设施较为齐备的旅游专业多媒体实训室、客房服务实训室、餐厅服务实训室。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要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建立产学结合的教育战略联盟。学校与浙江钱塘旅业投资有限公司(集团下辖十四家星级酒店、一家旅行社,总部在杭州市)青海胜利宾馆、西宁宾馆、青海汇通建国宾馆、青海旅游总公司、西海国际旅行社、蓝天旅行社、乐都柳湾彩陶博物馆,青海湖旅游发展总公司、青海国际旅行社等多家单位签订了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与多家旅游企业、旅行社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共同树立起产学共同培养人才和科技研究的现代企业意识和现代教育思想,互利双赢,形式多样。

   

  3.2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通过设立教材建设基金,鼓励和组织旅游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校内“双师型”教师,结合实训中心和实践基地的实际状况,体现岗位(群)的针对性、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编写了校内实践教学教材和校外实践教

   

  学讲义。内容覆盖导游业务实务、旅游景点综述实务、旅游公共关系实务、旅游市场营销实务、模拟导游实务、旅游规划与开发实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实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指导书等,逐步建设和完善了实践教学教材体系。

   

  3.3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带队实习到旅游企业,深入第一线,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情况和企业对学生能力和技能的要求,并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的理论方面的难题。这样,既锻炼了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又为学生创造了技能学习和就业的平台。还可通过招聘、外聘、进修和企业培训等手段,优化实践教学教师的结构,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3.4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估

   

  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估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它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实践基地的管理模式、实训模式教学改革等方面。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训模式教学改革中将根据旅游企业、旅行社的实际情况,将旅游管理、饭店管理、酒店管理的主要工作流程的操作训练方式分为三种模式:

   

  模式一:基础实训模式。第一,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实训要求。第二,教师指导学生明确实训任务、方法和步骤。第三,学生准备相关材料和必备的知识(教师辅导)第四,学生按照实训内容进行操作训练(教师辅导)第五学习评价。

   

  模式二:角色实训模式。第一,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实训要求。第二,按某一类型的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担任不同职务(扮演不同角色)第三,各组学生查阅资料、做知识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角色的职责和任务。第四,角色模拟实训。第五,角色互换、角色准备等。第六,学习评价。

   

  模式三:项目实训模式。第一,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实训要求。第二,教师设置情境,明确实训任务(布置实训课业)第三,学生按项目分组,确定操作计划、步骤、方法等。第四,各项目小组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做知识准备。第五,各项目小组分析研究资料,以方案、调查报告、小论文、小作品等形式完成课业。第六,全班进行课业交流。第七,学习评价。

   

  通过这三种模式的教学,达到了以创建行动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目的,以培养学生旅游业务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教育;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旅游教育为旅游产业提供智力保障,旅游产业对旅游教育具有导向作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中北部,地域范围包括38个县(市、区),总面积5.12万平方公里。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最重要的经济区域,它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对江西省社会经济全面、均衡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教育已发展成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的格局,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江西旅游强省建设战略的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旅游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旅游产业需要还有差距,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还没有形成有机的衔接,这些问题都将深远地影响区域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立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的发展现状,剖析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关系

  1.1旅游产业对旅游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旅游产业引导着旅游教育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引导着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旅游产业所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规范着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推动着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旅游产业可以发挥其强大的引导作用,这能提高旅游教育的师资规模和整体质量,进而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此外,旅游产业能为旅游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相关旅游企业所提供的资金、设备和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旅游教育经费的短缺,改善旅游专业教学的硬件设施,并为旅游人才培养提供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2]。

  1.2旅游教育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旅游教育为旅游产业培养各种层次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旅游教育为旅游产业提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发展后劲的从业人员,提供具有创新意识、自我学习能力强的终身教育者,这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旅游教育通过理论研究、总结国内外旅游发展经验,能为旅游产业提供决策咨询信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与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通过对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的探索,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与方法,促进区域旅游业的科学发展。

  1.3旅游人才是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互动协调发展的纽带

  事以人为本,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分别是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方与供给方。旅游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这些掌握现代旅游管理的理论知识且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是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高素质专业人才是旅游企业最宝贵的资源,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旅游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旅游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是推动旅游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旅游理论研究为旅游产业和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指导。高校与企业间的良好合作可以为高校的科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搭建良好平台,从而提高科研和师资水平,有利于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育[4]。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发展现状

  2.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旅游业在政府的推动下,逐步走向成熟、规范化和规模化。进入21世纪,江西旅游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旅游接待人数和总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旺盛态势(见表1)。江西旅游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在全国旅游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14年江西省接待旅游总人数31306.15万人次,同比增长25.18%;旅游总收入264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75%;其中国内旅游人数31134.47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171.68万人次。江西旅游业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成为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支柱产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兼具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类型极为丰富,且互补性强、组合度高。在旅游资源等级上,不仅有世界级的,还拥有众多部级的。截止2014年底,江西省共有部级风景名胜区14个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6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分别占有7个和3个,江西省高等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拥有庐山、龙虎山、景德镇等一批开发比较成熟、具有很高知名度的景区,形成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文化寻踪、娱乐体验等系列化的旅游产品;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旅游交通等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在江西省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等主要旅游经济指标上都占有绝对优势。2005—2009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南昌市、景德镇市、九江市和鹰潭市的旅游收入额占整个江西省旅游总收入的50%以上[5-6]。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在江西省的旅游业中占主导地位,该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对江西省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

  2.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教育发展现状

  截止2014年底,江西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9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82所,独立学院13所。各高校在校研究生27660人,其士生1020人,硕士生26640人;本专科在校生91.64万人,其中本科49.76万人,高职专科41.88万人[7]。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开办旅游专业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近40所,中等职业学校10余所;教育层次齐全,涵盖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高校所开设的旅游类专业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涉外导游等,其中旅游管理专业占总数的75%以上,占有绝对的优势。目前,各高校旅游类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不少教师是由其他专业“转行”而来,既具备理论又懂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很少。旅游类专业多依托历史学、地理学、外语、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而建立,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中、老年教师多是由地理学、历史学和经济学教师改行而来[8]。在年龄结构方面,以中青年特别是青年教师为主,45岁以下教师占总人数80%以上。教师的职称构成中,以初、中级职称为主,中级职称,所占的比重达49%,初级职称为15%,正高职称所占比例还不到10%。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体制不协调

  旅游产业的发展由市场机制进行调节,而旅游教育的发展是由政府部门进行计划性安排,市场机制与计划安排之间存在不匹配[9]。长期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高校旅游专业在专业设置、招生和就业方面受到条块分割。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和中等职业学院存在等级差别,在招生、资金来源和费用收取等方面受计划安排,这就导致各院校之间缺乏有序竞争,旅游教育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在各高校间无法得到合理配置。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区域内旅游教育总体规模偏小,人才培养质量偏低且缺乏特色,这样培育出来的学生对旅游专业知识掌握不深、动手能力差,很难适应旅游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10]。此外,许多院校更为关注的是如何扩大招生规模以获取教育经费,而人才培养理念落后,人才培养方案陈旧,教学模式简单、刻板,从而造成学生素质下降、转专业现象严重。

  3.2旅游专业结构与人才结构不合理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高校旅游类专业设置主要是旅游管理、导游、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等,而新兴旅游专业如会展服务与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则很少。近年来,旅游电子商务、会展服务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旅游咨询策划等新兴旅游专业人才十分紧缺,但众多院校没有开设相应的专业和培养方向,无法有效地满足旅游产业对综合型人才和新兴旅游人才的需求。这种现象将会造成旅游企业中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企业无法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现有旅游专业人才无法满足旅游企业的需求,会导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造成大量的旅游教育资源浪费[2]。与此同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表现在:一是学历层次不合理。旅游企业的员工本科学历的较少,以中专、大专学历为主,比例达80%以上,研究生学历人才不到1%,高层次人才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旅游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二是行业分布不合理。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是酒店和旅行社,占旅游专业毕业生总数的85%以上,而旅游景区、会展中心等旅游企业缺乏相应的高素质人才,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

  3.3产、学、研相结合的共享机制还未形成

  旅游类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旅游人才培养必须与旅游产业密切联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众多高校旅游专业的办学是封闭性的,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与旅游行业联系不紧密。虽然有些院校和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办学或是联合培养,但缺乏主动性和持久性,合作的深度也不够。校企合作不足导致高校不能准确地掌握旅游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这使得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僵化,从而导致高校旅游专业的教育水平不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难以迅速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旅游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偏低。良好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对旅游教育和旅游产业发展起助推作用,虽然很多高校重视科研工作并承担了大量旅游类研究课题,但不熟悉旅游企业的实际情况,导致所提出的研究课题偏离实际需求,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偏低。各高校虽建立了各种类型、各层次的学生实习基地,如专业认识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毕业实习基地等,但产与学结合度偏低,高校与旅游企业、政府部门等旅游教育的各利益相关者没有组成有机的网络,在日常信息交流、科研成果转化、人才需求信息等方面没有形成共享机制[11]。

  3.4旅游培训工作滞后,培训效果较差

  旅游培训是高等院校旅游教育的有机延伸,是提高旅游企业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旅游培训不同于普通国民教育,它必须以旅游行业的实际为出发点,以适应旅游企业经营和管理需要为目标。近些年来,江西旅游培训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各种层次的培训体系,但远不能满足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旅游培训的效果不佳。一是培训的涉及面和层次不平衡。旅游行业各个部门的教育培训发展不平衡且差距较大,旅游饭店和旅行社的培训工作开展得比较好,而旅游交通企业和旅游景区(点)一直以来对培训不重视,员工学习和继续深造的机会不多。二是培训的内容结构不合理。在各部门的培训中,培训内容主要是实践操作技能和业务能力方面的,缺少对员工综合素养、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的培训,而这些恰恰是员工从事实践工作所必备的,决定了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三是培训内容较陈旧、缺乏特色。没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提高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的培训,培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培训内容滞后,旅游发展的新理论和新观念没有及时纳入到培训内容中去[10]。

  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

  4.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为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相一致,政府部门应发挥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市场优势,对旅游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第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多种形式产学研战略联盟。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推进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创新团队;建立高校与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鼓励高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完善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渠道,加大对高校旅游教育资金和设备的投入;鼓励企业接纳旅游专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接纳高校或职院学生就业、实习实行财税优惠政策。第二,加强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政府与企业给予高校相关政策和经费,支持高校建设高素质、创新型师资队伍;高校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渠道,重点培养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通过教学名师和教学骨干带动高校旅游专业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4]。

  4.2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旅游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有机衔接,重视发挥企业作用,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第一,以旅游产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和培养方向。根据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做全面的了解和调查,了解什么专业的人才适合旅游业的要求以及需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以此设置旅游产业需求量比较大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制定新的培养方案。第二,推行“5+1+2”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指将旅游专业四年八学期的本科教育分为5学期、1学期、2学期这三个培养阶段以及相应的四个时期,第一阶段是第一至第五学期,学生在校内学习专业知识;第二阶段是第六学期,学生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操作技能培养;第三阶段第七和第八学期,学生返校进行理论学习并做毕业设计。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加大了实习实训的力度。这种按旅游人才市场需求和注重实践操作能力锻炼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旅游教育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人才需求的有机衔接,突出了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的趋势和要求,值得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院校中推广。

  4.3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道路

  从办学思路、办学体制上寻求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模式和新方向,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校旅游教育改革。高校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适应新形势下旅游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以官带动、以学办产、以产辅学、以研带产、产学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4]。第一,要认识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旅游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高校管理者必须转变原有陈旧的办学理念,不能将旅游类专业与其他传统专业同样对待,应大力支持旅游专业与旅游行业的对接。第二,鼓励高校成立校办旅游企业。校办企业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实际紧密联系,既可以创造经济、社会效益,还为旅游专业师生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充分发挥校办企业的社会教育功能和旅游专业师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到工作岗位上培养实践能力[4]。如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成立了旅行社或设立旅游接待中心,为旅游专业的师生参加实践提供机会。

  4.4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基础,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校应建立层次、学历科学合理的师资体系,从源头构建高素质旅游师资队伍,专业教师除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外,还应具有相关资格证书如导游资格证、酒店职业经理证、会展策划师资格证等,或是有旅游企业工作经历[12]。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旅游类学术会议和行业培训,使教师可及时了解到业内最新动态。经常性邀请学界知名专家和行业高管到学校讲学,通过知识传授以提高教师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第二,发挥竞争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教师的科研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应大力支持旅游领域的科研,从而推动旅游专业学科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和各大院校应该充分发挥竞争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承担各项旅游类课题。

  4.5建立规范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

  以旅游教育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大发展,推进江西旅游强省建设,迫切需要建立规范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第一,整合旅游教育培训资源。由省教育厅和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牵头,建立科学规范的旅游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对省内现已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与培训中心的作用,实现旅游教育资源共享[10]。第二,加强对区域旅游发展问题的研究。鼓励各高校相关实体旅游研究机构,集中力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发展研究基金,对旅游类科研课题进行资助。通过旅游研究出高质量成果,用以指导区域旅游业的发展。第三,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旅游行业人才需求为目标,以旅游教材改革为突破口,摒弃重理论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锻炼的填鸭式教学,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国鄱湖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大事记

  [2]袭莎.辽宁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互动协调发展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3]李淑燕.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旅游高等教育改革[J].旅游学刊,2006(S1):24-27.

  [4]桑霞,吴义煌,等.关于咸宁市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协调发展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13(17):68-70.

  [5]胡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旅游业研究[J].对外经贸,2013(5):88-89.

  [6]胡吴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发展对策[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20-124.

  [7]江西省教育厅.2014年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8]姚红.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协调发展问题初探[J].商业文化,2010(10):363-364.

  [9]梁学成,李树民,刘洋.基于旅游产业化的一种动态教育模式安排[J].旅游学刊,2003(S1):14-18.

  [10]王恒学.湖北省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互动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文,2011.

  [11]苏勇军.宁波市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82-85.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云南 旅游专门人才培养 现状 问题 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F5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6-0195-02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是旅游专门人才培养的两大途径。学历教育由教育主管部门下属的旅游院校承担,非学历教育由旅游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共同完成,均对旅游专门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云南省旅游院校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1.旅游院校大量开办

  自2005年提出并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及规划后,云南省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使得旅游行业、企业对旅游专门人才需求量大量增加。作为旅游专门人才主要培养和输送基地的旅游院校也随之大量开办,从2009年的12所,增长到2012年的178所,位列四川(283所)、广东(241所)之后,全国排名第三。其中,2010年增幅最大,达到161所,新开办的149所旅游院校是2009年总数的12.5倍。

  2.院校结构组成中职学校占大多数

  虽然云南旅游院校大量开办,但截止2012年,普通高等院校为38所,只有四川省的53.5%和广东省的50%,中等职业学校却达到了140所,是全国中职旅游学校数量超过100所的3个省份之一,普通高等院校占比仅为21.3%,远低于全国平均49%的高校占比比重。见图1、图2。

  3.旅游院校高校、中职毕业生严重失衡

  受云南旅游院校结构中职比重较高的影响,2012年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为2975人,中职为9318人,高、中职毕业生数比为1∶3.1,远高于全国平均1∶0.9的高、中职毕业生数比。部分经济和教育发达的省市,高校毕业生已接近或超过中职毕业生。见表2。

  从总体来看,云南省旅游院校大量开办,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旅游专门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任,但高校、中职的结构不合理,造成了高校、中职毕业生比例严重失衡。由于高校

  招收员工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人员也较多,均不利于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整体提高。二 云南省旅游行业职工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与旅游院校的学历教育相比,结合少量成人学历教育开展的行业职工培训是旅游专门人才培养和提升的有力补充。

  2009年,云南省旅游行业职工教育培训为84674人次,2012年达到了111976人次,已连续三年突破10万人次的培训数。但相对于全省72万的直接从业人员,①培训比例仅为15.6%。重庆市培训总数222161人,直接从业人数33.1万人,② 培训比例67.12%;全国以湖南、广东的培训总人次最高,分别为547986人次和452406人次,为云南培训总人次的4.8倍和4倍。总培训人次超过云南的省市,其成人学历教育人次也均高于云南。

  此外,因国家对旅行社导游、领队需持证上岗的要求,有完备的培训教材、课程、认证机构和认证、管理程序的旅游业职工教育培训,仅为导游证的培训和考核。旅游饭店职工教育培训量虽占培训总人次的50%以上,③ 但多因酒店业受招工难、流失率高等原因影响,采取“零门槛准入”而开展的大量新员工短期培训。

  可见,云南省结合成人学历教育开展的旅游职工培训,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无法与“旅游大省”相匹配。

  三 解决云南旅游专门人才培养相关问题的途径

  虽然云南旅游专门人才的培养发展较快,但相对于完成“‘十二五’期间云南主要旅游经济指标翻一番、旅游业占GDP的10%”④等目标所需的旅游专门人才而言,其人才培养规模、质量、方法均需提高,由此提出解决途径如下:

  1.提高各层次学历教育的有机结合度

  受生源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等因素的影响,普通高等院校以下学历的毕业生,在基层岗位踏实肯干,但综合素质相对较弱,职业生涯高度较低,需要通过普通高等院校学历教育进行提升。可在招生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中职对接高职院校开展“三校生”招收培养或定向培养,或开展技能高考增加中职升高职的入学比例;通过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学历教育对接,增加专本套读比例;中职以下起点的,可通过“3+2”或“五年一贯制”对接高职院校;或通过成人教育,实现学历教育。学历教育的提高,将有助于旅游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造就大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所需的人才。同时,成熟的旅游院校和旅游专业,应向教育主管部门积极申请自主招生名额,建立健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企业优秀人才的学历提升,留住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

  2.提倡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准入制度

  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我国旅游企业的从业门槛相对较低,使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和持续的提升。设置准入门槛,在现阶段还存在着相关法律、法规的设立,准入制度执行、监管等难题,但可依托省、市大型活动,由政府部门引导,逐步提倡。如2013年“南亚博览会”前,为提高从业人员在“南博会”期间的语言沟通能力,昆明市旅游培训中心发出了《关于举办昆明市星级饭店从业人员英语达标培训班的通知》,做出了有效尝试。

  同时,借鉴全国导游考试、年检等工作的经验,逐步推行酒店行业、景区管理等方面的考试与年检制度。

  3.提高人才培养的认识,建立健全培训体系

  在企业中积极宣传,提高对人力资源储备和培养的认识,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连同企业、协会、院校,开发适合不同层次的培训体系,建立专业师资库,由企业按比例拨款到培训体系的建立中来,形成联动,共同打造高素质人才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的良好的职业氛围。

  4.形成人力资源流动的良性循环,增强行业凝聚力

  在以上三项措施的基础上,由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联合会牵头,建立完善的人才流通渠道和职业经理人评议制度,将人才晋升、流动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提高和保护行业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增强从业人员在行业里的自豪感和社会认同感。

  最终,通过持续、系统的培训——准入——提升——人才流通渠道,培育出云南旅游业所需的,具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旅游专门人才。

  注 释

  ①数据来源:2012年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②数据来源:2012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

  ③国家旅游局人事司:2012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基本情况

  ④秦光荣同志在2012年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参考文献

  [1]申丽霞.关于旅游人才培养的几点思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1)

  [2]赵力.旅游教育质量提升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3(13)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实训基地 实习监控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问题的分析

  1.1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

  旅游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旅游类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安排,要体现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国外先进的旅游职业院校,如瑞士洛桑旅游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其实训教学模式是“前台后室”即将教室一分为二,前半部分为教室和讲台,后半部分为实训操作室。学生学做合一,每个流程、每道工序都要求学生反复操练,直到技能娴熟才能毕业。然而据相关调查,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校内实训场所普遍存在条件差、功能有限、方法陈旧,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效对接等问;校外实习基地又因种种原因导致稳定性不够,合作不紧密,严重影响实习效果。由此可见,如何规划和建设好旅游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创新旅游实习监控管理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1.2实习监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首先从企业方面来讲,星级酒店从节约成本,保证实习员工及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出发,希望学校成批地、不间断地派遣实习生,一般要求采取集中实习模式,而单个的旅行社或景区(点)规模小,接纳的实习生人数相对较少,且旅行社不接收没有取得导游证的学生,一般只能采取分散见习或实习的模式;其次从学校方面来讲,为了便于管理和保证实习质量,学校强烈要求或鼓励采取集中实习模式,但由于上述单个旅行社、景区(点)对实习生需要少,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只能采取分散型实习模式,这就加大了实习管理和监控的难度。第三,从学生方面来讲,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集中实习有人身安全保障和经济保障,同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社会关系,自己无法落实实习单位,而愿意采取集中实习模式。

  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与实习监控的创新举措

  2.1加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举措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保证认知认会的基础训练。旅游管理专业认知认会的基础训练一般应在校内实习基地完成。其认知认会能力主要包括导游讲解与服务技能,旅行社计调、外联、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等技能技巧。酒店管理专业认知认会能力主要包括,前厅服务和管理、客房服务、中西餐饮摆台、会议会务设计与安排、酒吧宴会服务、插花、调酒与茶艺、酒店产品开发与营销等技能技巧。这些专业的技能技巧必须依托专门的校内实训基地或实训环境进行多个循环的实训操作才能熟练地掌握。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必须满足适岗应岗的素质拓展训练。为达到素质拓展技能训练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旅行社、景区(点)签订双方互惠互利的实习、实训协议,根据旅游黄金时段的特点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分期分批组织学生进行岗位见习或顶岗实习。酒店管理专业必须与涉外星级酒店签订实习协议,组织学生进行岗位见习或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中锻炼提高其综合素质。上述实训课程也可以直接搬到旅行社或酒店进行现场授课。

  2.2加强实习教学监控管理的新举措

  严格规范实习教学各环节、高职旅游类专业是实线性很强的专业,严格按制度规范、落实实习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实习教学环节的监控管理。为加强对旅游类专业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使学习教学环节管理更加规范,学校首先应建立健全一整套有效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文件和教学文件。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带队教师应根据实习地点的不同,实行定点定人跟踪管理,制订实习工作计划。在实习结束时进行实结。实习指导教师要按照实习教学大纲、岗位见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指导书的要求,认真组织学习教学的全过程,为确保实习教学质量做好制度保障。

  创新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按照高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主要的做法有以下三种:

  (1)尊重企业的需求,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训方式。对于到涉外星级酒店实习的学生,在严格考察、选定实习点的基础上,签订实习合同,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原则,严格采取集中见习、实习模式;对于到旅行社实习的持证学生而言,也可采取上述方法;对于没有取得导游证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而言,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到景区实习。

  (2)与旅游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的专业实训模式,共同培养学生。学生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确定,企业派出指导教师免费给学生上课并安排顶岗实习,负责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3)与旅行社企业共营共管,在共同参与中加强实习合作。旅行社可聘请有实际带团经验的、已经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培训并取得旅行社总经理资格证的系领导或教研室主任担任旅行社副总经理等职务,参与旅行社的经营管理,并聘请部分教师参与旅行社的员工培训指导,组织有证的学生参与带团、跟团和踩线活动,优秀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与旅行社管理人员一起开发设计新的旅游产品。

  3总结

  加强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对旅游类专业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保障,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深化产学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合,更加强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以达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静.高职旅游酒店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构想[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旅游专业;双主体办学;课程开发;教学组织

  1 研究背景

  2014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发展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总理也在会上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大连商业学校旅游专业自2003年开设以来,本着在“做中学,做中教”,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共培养了几百名旅游专业人才,他们分布在大连的各大旅游企业,逐渐成为旅游行业的主力军。经过12年的发展,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旅游专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企业的!要想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人才,必须打破学校单一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坚定走校企深度合作之路。我们已与大连市导游协会、大连市古莲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大连分公司、东北亚国际旅行社、大连假日国际旅行社等十几家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开展科研、教学、交流、工学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为了进一步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教学经营管理服务化,经营管理服务课程化,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共同打造一流的旅游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质量,使旅游专业成为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的摇篮,我们旅游专业在学校的支持下与旅行社合作,共同建立并经营的实战型旅游实训室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开业。该实训室位于该校3号楼临街商铺,面积50平方米。该门市部肩负着对外经营和实训教学的双重任务,实现校企资源互补、深度合作,为旅游专业双主体办学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提供了有力保障。

  2 现状分析

  为了解大连市旅游企业的岗位设置,掌握当前旅游企业对中职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获取旅游企业对旅游专业教育教学的评价与建议,反思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方面的不足,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的研究。在系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旅游专业的教师通过电话和调查问卷的形式与大连市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旅游企业,特别是与大连商业学校校企合作关系密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调研。随后选取了六家旅游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最后我们还对该校旅游专业自2007级――2012级入学的毕业生目前的工作岗位进行了调研。调研过程我们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我们旅游专业双主体办学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研究的提供了依据。

  2.1 旅游行业前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出入境和国内旅行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中国已经成为备受世界瞩目的旅行大国。从区域经济和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看,大连作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著名旅游城市,并随着东北振兴老工业基地,每年接待大量的国内外游客,2014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75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65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2015年前7个月大连旅游总收入676亿,同比增长13%。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大连市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大连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从业人员年缺口巨大,行业需求为本专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

  2.2 旅游行业所需人才及各岗位要求

  2.2.1 旅行社岗位设置(如图1所示)

  2.2.2 中职毕业生职业范围

  通过对2007年级――2012级入学,5年的毕业生调查,就业方向以旅行社等旅游服务行业为主。职业主要定位在导游、计调和销售三个职业群。

  ①导游

  占52%,分为地陪导游、全陪导游、出境领队,要求必须持有国导证、领队证。

  ②计调

  占26%,分为地接部计调、国内部计调、出境部计调,持有国导证优先。

  ③销售

  占13%,分为门市接待、网络销售、同业销售、直客销售,持有国导证优先。

  ④其他

  占9%,主要从事财务、文员、签证员等工作,对职业资格没有具体要求。

  2.2.3 企业岗位要求(如表1所示)

  2.3 学生与行业、企业所需人才存在差距

  ①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不感兴趣,掌握不扎实,难以达到企业要求。

  ②所学专业技能不精,与企业需求脱节,进入企业后需要重新学习。

  ③学生缺乏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抗挫折抗压、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

  以上问题总结为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方面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通过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来解决这一问题。

  3 课程设置与教学组织

  3.1 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选修课。

  3.1.1 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3.1.2 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法律法规、导游业务、旅行社业务(弹性课)、导游词、计调业务、模拟导游等。

  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校内集中实训课采用实训周的方式,利用学校的现代服务业实训场地,对学生进行集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是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各岗位进行全面系统的实习,以全面了解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就业和尽快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实习要求学生了解企业概况,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熟悉具体部门和岗位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处理方法,熟练掌握相应岗位的操作技能,按照企业要求形成职业能力、初步养成职业素养,具备初步的管理能力,结合实习企业完成毕业论文(或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分析报告等)。

  3.1.3 选修课

  选修课是对专业课的拓展补充和完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宽口径。学生可根据当地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特色、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爱好等在备选课中选修课程。旅游专业学生的主要选修课程为插花、茶艺、心理健康等。

  3.2 “商校街”弹性授课模式

  3.2.1 弹性课授课模式简介

  根据课程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经过与旅游行业、企业多次协商和反复讨论,我们将《旅行社业务》这门课程设为弹性课,弹性课的授课形式不同于传统课程,它并不体现在课表上,而是根据旅行社的经营情况、旅游行业的淡旺季由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带领学生灵活地进入到实训室、旅行社和旅游景点实战学习,参与经营。

  3.2.2 弹性课授课模式实施

  《旅行社业务》通过弹性授课的形式主要培养学生三方面技能:门市接待和销售技能,实地景点讲解技能和计调业务。三方面技能都分为理论讲授和实战教学两部分。

  门市接待部分首先是在课堂上讲授旅行社基本构成、各岗位职责、门市部接待业务、介绍热门旅游产品、旅游咨询常见问题等,让学生有个初步了解。在学生对旅行社门市业务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选择业务量较多的时候,如周末或节假日,安排学生进入到该校的旅行社门市部,由专业教师和旅行社门市师傅共同指导,进行实战学习。学生主要掌握熟悉旅游产品、门市接待礼仪、门市接待程序、旅游产品介绍、办公软件应用、解答游客问题等主要门市接待技能。

  导游讲解部分分参观前熟悉导游词、实地参观讲解和参观后总结提升三部分。参观前教师组织复习游览时涉及的景点导游词,每名学生都要达到熟练讲解的水平。选择在旅游淡季时,由旅行社的优秀导游师傅和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大连景点一日游。使学生能够熟悉线路、景点;提高导游讲解水平和实用性、参观后总结回顾,提高讲解能力。根据实地参观旅游景点和学习旅行社优秀导游人员的讲解,发现与优秀导游的差距,查缺补漏,更新、完善讲解内容和技巧。

  计调业务方面聘请旅行社优秀的计调部负责人讲授计调工作程序、应具备的知识和日常工作注意事项。由旅行社师傅布置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具体的线路操作。

  3.2.3 考核评价

  学期结束时,由旅行社师傅和专业教师按照评分表共同给出综合成绩,作为学生旅行社业务这门课程的期末成绩。

  弹性授课一学年共接纳旅游专业学生258人次,主要从事门市接待和实地导游讲解的实训教学。以后还将继续推行并不断完善弹性教学模式。上一学年的弹性课尚处于摸索阶段,期间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节假日为旅游旺季学生进入到企业,旅行社员工工作非常忙,很难抽出时间带学生,学生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基础工作,核心业务接触很少;旅行社业务时间不固定,容易与正常教学时间相冲突等。在新的一年中就这些问题提前与旅行社负责人员沟通,制定出培训计划,专业教师与旅行社师傅共同执行培训计划,明确分工,提高实训的效率。

  参考文献: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旅游教育实训培养模式

  1.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达到1.2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1.3%,新增就业50万人,通过发展旅游中国已经使贫困地区约1/10的人脱贫。到2010年初,中国旅游就业人数已达到7600万人,另据预测,到2015年中国旅游直接拉动和间接就业达到1亿人左右。旅游业已成为中国吸纳就业的最主要行业之一。这其中,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对旅游业产生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与此同时,巨大的旅游市场驱动力也在促使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我国开设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有852所,在校生498,379人,比2008年增加58,341人,增幅为13.2%。尽管旅游教育规模发展迅速,但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却仍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增加了对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另一方面,旅游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却非常低,即使已经进入旅游行业,其流失率也较高,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WWW.133229.cOm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旅游教育模式存在诸多弊端:

  1.1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旅游教育特色不明显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实行的是“宽口径、厚基础”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数院校也都大致按照这一模式安排教学活动。事实上,这一模式对某些专业具有一定得适应性,但对以“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身份存在的旅游管理来说,就显出诸多弊端。首先,多数学校在人才培养定位时较为模糊,这一点在旅游人才结构中尤为显著,突出表现在多数旅游院校所设专业主要有旅游管理、饭店管理、导游,培养目标大体一致,旅游企业所急需的营销人才、景区规划管理人才、电子商务网络人才、旅游财会人才、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高级导游人才等旅游主体人才较为紧缺。从课程设置上看,内容涉及与工商管理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面面俱到,但无形中却导致旅游管理专业特色模糊,学生所需要的旅游行业知识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针对性,旅游教育特色不明显,竞争力下降。这与我国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化明显错位,如高尔夫球场管理这一领域的行业特征非常强,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而以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从专业技能还是管理水平上都难以胜任。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1.2中国旅游教育体制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中国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开设旅游管理等专业的院校急剧增加,也必然要求旅游教育必须紧贴旅游行业需求。但由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总体上没有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或精英教育模式,在选拔学生时主要依据学生的分数,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成为导致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之一。同时,在旅游教育的管理体制上尚没有建立起“目标明确、管理规范、精干高效”的宏观调控的职能体系,造成了在申办专业审定上把关不严。其直接后果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形成了广收薄种的旅游教育布局,严重的束缚了规模效益的形成与发展,最终导致低水平重复办学、教学体制陈旧、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产生。

  另一方面,在运行过程中,建设经费匮乏成为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致使学科发展在教学设备建设、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实训环节缺失,培养的人才难以与市场牵手。

  1.3师资与教材建设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师资是影响旅游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高水平的旅游专业师资紧缺,多数教师是由管理类、经济类、地理类等相关学科转行而来,缺乏旅游管理的系统教育,更没有旅游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授课时多为照本宣科,无法将理论研究与旅游实践紧密联系。

  旅游专业教材的建设滞后的现象也较为突出。纵观我国旅游教材的编写状况,内容雷同甚至抄袭现象明显,理论性较强,实践内容较少,缺乏创新。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教材更少。

  2.国外旅游教育总体特点

  纵观欧美这些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的旅游教育体系,不难发现,由于不同国家的旅游发展历程不同,旅游经济水平、旅游产业地位存在较大差异,致使在课程设置、专业定位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千差万别,但总体上都呈现出以下特点:

  2.1注重学生兴趣和行业需求

  在学生入学上,国外一般采取较为灵活的入学方式,主要通过本人申请和院校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院校在招生时强调学生从事旅游行业的意愿和兴趣,确保递交旅游相关专业入学申请书并参加面试的多为对该专业兴趣较大、愿意从事该行业的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对本行业缺乏兴趣或信心不足而导致的人才流失。在面试过程中,更加注重对面试人员工作经验和个人能力的考核,确保了这些人员毕业时的高就业率。

  在专业设置上,国外特别是欧美这些旅游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紧贴旅游行业需求,及时根据旅游市场发展动向,依托旅游行业增长点或行业热点整合教育资源,增设专业,为旅游业的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

  在课程安排上,灵活性较强。以美国为例,美国旅游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学院分权制,因此各级各类院校往往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及定位进行独立的课程安排,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完全能满足不同层次旅游人才的需求。这种灵活的机制使得美国多数院校能针对旅游行业的需求状况,开设相关课程,如针对旅游行业人才供过于求的现状开设创业学,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拓宽了就业渠道。而旅游教育较为发达的澳大利亚,其课程安排都是根据旅游行业、企业的要求,在旅游行业、旅游企业人员的共同参与下研究制定的,课程内容符合市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有明确的依据和标准,并随着旅游市场的变化而调整。

  2.2注重政府和行业协会在旅游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旅游业在全球经济地位的逐步提高,各国对旅游业的重视力度也在逐渐加强。这其中,政府和行业协会对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来保障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落实,并积极参与旅游教育及研究活动,促进旅游人才质量的提高;行业协会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代表澳大利亚旅游企业的最高行业协会——澳大利亚旅游理事会、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资助的澳大利亚旅游研究局、瑞士的饭店协会及美国的饭店业协会(ah&la)等组织,这些组织在旅游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此,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与院校紧密协作,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形式、交叉式的培训网络结构,共同推动旅游教育事业的发展。

  2.3重视实训教学环节

  旅游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对工作人员的操作性要求极高。加之国外旅游教育大多来源于职业教育,因此,对实训教学极为重视。

  在课程上国外旅游院校多安排大量具备实用操作性的实践课,包括烹饪、调酒、酒店接待、俱乐部和、餐厅管理或会议运作等内容,并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安排时间长短不一的实习。如美国在三年制的本科学习中,在一、二、三年级分别安排为期9周、8周、16周的入门级实习、企业认识实习和管理级实习,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增强对旅游企业的认识,并直接参与到旅游企业的管理,获得实践工作经验。瑞士则采用店校合一、以店育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经过理论学习后,到酒店进行三个学期的带薪实习,专门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另外,在教学活动中多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常以旅游企业运作过程中实际发生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自主选题,亲自调查,并运用职业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演讲和实验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研究的结果展示出来,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学习过程,增强其实际操作的能力。

  3.国外旅游教育经验给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的启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欧美是当今世界旅游接待业教育最发达的地方,其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对解决我国在旅游教育发展中的瓶颈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3.1依据市场需求细化培养目标

  要培养适销对路的旅游专业人才,明确的培养目标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各高校培养目标大体相同,定位基本为“复合型人才”,目的是培养既能做导游员,又能做管理人员,还能进行旅游市场营销,更能从事服务接待工作的人才,但这一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往往顾此失彼,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专业知识认识不深入,大同小异,缺乏特色,成为我国旅游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真正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必须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紧扣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依托自身的学科背景和学科优势,走多元化道路,实时调整、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人才专业化。可将旅游管理专业分为导游、游客信息服务、市场营销与旅游产品开发、会议与活动管理、运作管理、团队领队、散客旅游营销等方向,将酒店管理专业细化为烹饪管理、餐厅服务管理、酒店设施管理和客房管理等方向,使培养出的人才有明确的专业就业方向,防止“四不像人才”的出现。

  3.2优化课程体系

  纵观国外的课程体系,不难发现,国外的旅游院校大都重视操作能力,因此,其课程设置门类很细,课程设置与专业方向结合紧密,内容针对性较为突出。如澳大利亚的烹饪管理类课程包括饮食、文化和餐饮、营养、烹饪艺术、后勤采购、美食学、厨房管理、风险管理、策略领导和管理等课程,主要学习与烹饪直接相关的管理内容[5]。再如美国德洲大学的游憩公园与旅游学系的本科专业课程在不同学期的安排各有侧重,在第一、二学期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课程有公园与旅游运营、游憩与公园概论、旅游基础、游憩与公园基础等;第三学年侧重于游憩研究与分析、游憩资源机构管理、公园与多样化人群、原野地区游憩管理、闲暇与户外游憩、游憩与旅游活动组织、环境解说法、旅游研究等以游憩行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第四学年主要进行专题研究,内容涉及不同旅游区的规划设计、保护、管理以及相关法律的研究。与之对照,我国的课程体系就显得过于宽泛,多数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大同小异,多为旅行社经营管理、饭店管理学、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学等基础课程,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适应旅游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必须科学分析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人才市场未来需求变化,根据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编写高质量的地方性、专业性教材,优化课程体系。实行“通识+专业+实践(校内校外)”的模块化教学,压缩与专业无关的思想教育课,增加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种类,延长实践课时。在课程的安排中,要注意课程设置的梯度、层次之分,在一年级应以专业基础通用课程为主,奠定理论基础;二年级细化、深化专业方向课;三年级加强现代科技如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软件分析等的应用性教学,并设置专题讲座、进行实地调研,对新兴热点做深入剖析,为学生积累实战经验;四年级为专业实习。通过课程的逐步深入,强化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

  3.3重视实训环节建设

  实训环节的建设除了上述课程安排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整合校内资源,设立包括模拟导游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模拟餐厅等在内的校内旅游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仿真的训练环境,增加操作技能。如可以利用校内宾馆、餐厅作为实训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实习,并组织专人指导。二是旅游院校与旅行社、饭店、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联系,走校企结合的道路,这也是美国旅游高等教育最鲜明的办学特色。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旅游专业人才离不开高质量的旅游教师队伍。由于旅游教育发达的国家多以培养具有较高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因此其对教师的任用资格有严格的规定,除学历要求外,专职教师必须有4~5年的实践经验或行业经历,必须有技能等级证书。这给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实践技能。而我国目前旅游高等院校的教师普遍是理论知识较高,科研能力较强,但缺乏行业实际操作经验,由此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建立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对此,旅游院校应该有计划的安排现有教师到旅游企业兼职、挂职,通过实践增强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强化教师的理论知识。此外,聘请相关旅游企业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为兼职教师,并定期安排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做讲座,以此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

  3.5发展行业协会

  如上所述,行业协会在欧美的旅游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旅游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市场整顿、专题调研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已经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还没有参与到中国的高等旅游教育发展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此,我国应该借鉴旅游教育发达国家的办学经验,积极发展行业协会,为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牵线搭桥,实现校企合作,促进旅游教育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杰利.浅谈旅游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广西轻工业,2009,(9):198-199.

  【2】刘名俭,毕斗斗.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19(5):9-12.

  【3】何佳梅.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刍议[j].旅游学刊,2008,23(1):7.

  【4】王厦,戴洋.中美旅游教育比较及其对我国旅游教育改革的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6):51-52.

  【5】沃斌峰.澳大利亚旅游教育特色及其启示[j].科技信息,2007(22):30-31.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篇7

  我们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性质和职业能力发展前景,将课程体系切分为五大课程模块:职业领域公共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能力课程模块、职业拓展课程模块、素质教育模块。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及岗位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主干系列课程由旅游专业必不可少的核心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方面的课程构成,各门课程之间的逻辑序列关系应当很强,由此形成本专业课程体系最基本的骨架。确定旅游管理专业确定的主干课程有7门,分别是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咨询与接待、旅行社计调实务,主干课程的开设保证了旅游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非主干课程可以结合当地旅游行业的特点,开设一些能力素质拓展方面的课程以及地方特色的课程。这一部分课程并无统一的必要,但也必须围绕国家规定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而设。但主干课程和非干课程总门数不宜超过40门,以免造成蜻蜓点水,泛而不精。

  二、课程课时比例分配的优化

  我国旅游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由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组成,各校课时比例不一,但差距不是太大,大致为公共基础课占总课时的41%~43%,专业课占37%左右,选修课占20%左右。国外如欧洲的学校旅游专业的课程主要是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语言课,四类课程所占比例大致为33%、50%、8%,8%。以上比例均未计毕业论文和实习。欧洲旅游专业学校比较注重专业课的教学,这类课程占到总课时的一半,而我国的专业课只占1/3,反而公共基础课超过40%,体现了课程体系的偏态结构,偏重于语言类课程,尤其是外语。据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理论功底不扎实。因此,笔者对课程体系中的课时比例进行重新设计,具体为:旅游管理专业总课时为2764,其中公共课占22.3%、职业基础课为10.9%、职业能力课为44.9%、职业拓展课为17.6%、素质教育课占4.3%。这样,既能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功底,也能保证其在某一方向领域有一定的发展。

  三、课程学习层级的优化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篇8

  一、举办旅游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1期

  1、培训对象:各星级酒店、旅行社、风景区;各区(市、县)旅游局、各大、中专院校旅游专业主要负责人;每单位2—3人。

  2、培训内容:旅游经营理念、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旅游业各要素的整合。

  3、培训时间:年3月15日—18日

  4、培训地点:市金龙宾馆多功能厅

  5、收费标准:培训费600元,教材资料费100元,午餐费、加餐费120元,合计820元。

  6、学员食宿:学员住宿自理,解决培训期间午餐四次,晚餐一次。

  7、结业总结:参训学员写出书面总结材料800—XX字。

  打印一式二份。交书面总结材料后颁布发培训结业证书。

  8、拟聘授课教师:

  省级:西南民大李如嘉康辉集团

  省旅游局四川大学:待落实。

  市级:市旅游局

  二、举办中层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班2期

  第1期:

  1、培训对象:各旅行社部门经理、业务骨干,各单位3—5人。

  2、培训内容:国内旅游业发展概况、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旅游市场的开发、旅游法、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3、培训时间:年3月29日—31日。

  4、培训地点:市金龙宾馆多功能厅。

  5、收费标准:培训费300元,教材资料费50元,合计250元。

  6、学员食宿:学员食宿自理。

  7、结业:参训学员写出书面总结材料800—XX字,打印一式二份,交书面总结材料后颁布发培训结业证书。

  8、拟聘授课教师:

  省级:待落实(2人)

  市级:4人

  第2期:

  1、培训对象:星级饭店、星级宾馆部门经理,各单位5—7人。

  2、培训内容:现代饭店业的发展、旅游饭店管理法规、餐饮业的经营与管理、前厅部运行与管理、客房部的运行与管理。

  3、培训时间:年4月10日——12日看范文版权所有

  4、培训地点:市金龙宾馆多功能厅

  5、收费标准:培训费300元,教材资料费50元,合计350元。

  6、学员食宿自理。

  7、结业:参训学员写出书面总结材料800—XX字,打印一式二份,交书面总结材料后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8、拟聘授课教师:

  省级:待落实(2人)

  市级:4人

  三、举办景区讲解员培训班1期

  1、培训对象:各旅游景区、纪念馆(堂)、科技馆、活动中心涉及旅游业的各单位全体讲解员。

  2、培训内容:旅游法规、旅游资源保护法规、演讲技匚、宗教文化民族民俗、自然旅游景观。

  3、培训时间:年4月20日~23日

  4、培训地点:市广播电视大学。

  5、收费标准:培训费250元,教材资料费50元,合计300元。

  6、学员食宿自理。

  7、结业:参训学员写出书面总结材料800~XX字,打印一式二份,交书面总结材料后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8、拟聘援课教师:

  省级:1—2人

  市级:4—5人

  四、常年举办宾、饭店岗位技能培训班

  1、培训对象:未上岗的各类社会青年。

  2、培训内容:

  重点内容:对客服务、客房整理与清洁保养、客房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前厅服务与质量管理、餐饮服务及服务人员素质要求、餐厅整理与清洁保养。

  入职培训内容:

  (1)、职业道德、仪容仪表、礼节礼貌、从业素质;

  团体精神;

  (2)、餐厅的基本概念、专业知识、本餐厅须知;

  (3)、服务技能、行为规范的训练;

  (4)、员工守则、岗位职责、操作规则;

  (5)、餐饮工作所需的知识:卫生知识、安全知识、推销知识、酒品知识、政策法规知识、菜肴知识以及有关的经济、地理、历史和民族风俗习惯知识等;

  (6)、宾客投诉的处理,各种工作情况的应付,人际沟通、案例分析;

  (7)、设备、器具、工具的使用与保养;

  (8)、实践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训时间:年4月底~5月底1期

  年8月底~9月底2期

  4、培训地点:广播电视大学、金龙宾馆

  5、收费标准:培训费350元,教材资料费50元。

  6、食宿学员自理。

  7、结业:学完每门课程,经考核记录成绩,各科均及格者颁发岗位培训合格证。

  8、推荐就业:联系市内外各大、中型饭店茶坊、康乐中心择优使用。

  9、拟聘授课教师:

  (1)、市内各有关中专校旅游饭店专业教师。1~2名。

  (2)、市内星级酒店中层干部2—4名。

  (3)、市内星级宾馆总经理1名。

  10、招生工作:广告宣传、下基层组织生源。

  五、导游年审培训班:

  1、培训对象:已获得导游资格证书的导游。

  2、培训内容:卫生救护知识,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旅游营销策划,导游解说技巧,宗教文化(道德文化在)旅游案例分析。

  3、培训时间:年12月至年1月。

  4、培训地点:广播电视大学

  5、收费标准:培训费150元/人,卫生救护证30元/人,资料费20元;合计200元。

  6、学员食宿自理。

  7、结业:听课考勤达标、写出书面总结1500字,交总结后签发《学习纪录证书》;卫生救护知识考试合格颁发《急救员》证书。

  8、拟聘授课教师:待定。

  六、导游资格证笔试教前培训班

  1、培训对象:各类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社会青年。

  2、培训内容: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法、导游人员管理法。

  3、培训时间:年11月

  4、培训地点:广播电视大学

  5、收费标准:培训费350元,教材资料费、报考费按实收。

  6、学员食宿自理。

  7、进行模拟检测,提高笔记成绩。

  8、拟聘授课教师:待定

  9、招生工作:广泛宣传、深入各大、中专、高职中学、外地市州。

  七、导游资格证口试面试考前实战培训班。

  1、培训对象:导游资格考试笔试过关人员。

  2、培训内容:导游资格考试口试、面试模拟训练。

  3、培训时间:年12月。

  4、培训地点:待定

  5、收费标准:市物价局审批标准,模拟训练费150元。

  6、学员食宿自理。

  7、学员模拟口试、面式基本过关。

  8、拟聘授课教师:待定。

  八、全国旅行社中高层经理培训班

  1、培训对象:全国旅行社中高层经理。

  2、培训内容:待定。

  3、培训时间:年10月20日~11月24日5天

  4、培训地点:市金龙宾馆。

  5、收费标准:待定。

  6、学员食宿统一安排。

  7、结业:联合颁发:培训结业证。

  8、拟聘援课教师:整体承包给北京。

  9、招生宣传工作:与市上有关单位联合组织。

  10、利益与责任:盈利共享、风险共担。

  九、旅游车队驾驶员培训班(与市运管处联合举办)

  1、培训对象:各旅行社、旅游车队的驾驶员。

  2、培训内容:旅游礼仪、旅游交通法规、旅行社。管理条例、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卫生救护知识。

  3、培训时间:年5月13日~15日。

  4、培训地点:电大。

  5、收费标准:培训费250元、资料费50元,合计300元。

  6、学员食宿自理;

  7、结业;参训驾驶员听课考勤达标,交通法规检测合格,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8、拟聘授课教师:市职中礼仪教师。

  市交管处负责人。

  市旅游局。

  市红十字会:

  十、星级酒店岗位职业技能竞赛。

  1、参赛对象:各星级酒店一线员工。

  2、竞赛项目:①前厅服务与管理。

  ②客房服务与管理③餐饮服务质量。

  3、竞赛步骤:①各单位进行初赛,每项选拨5名优胜选手。②预赛:各单位选送人员进行预赛,每项选出前10名选手。

  ③决赛:按评分细则,由评委评分,决出前三名。

  4、竞赛时间:初赛:年5月21~25日。

  预赛:年6月3~5日。

  决赛:年7月15、16、17日。看范文版权所有

  5、竞赛地点:预赛地点待定

  决赛地点待定

  6、收费标准:初赛由单位自定。

  预赛每人交报名费100元。

  决赛每人交报名费200元。

  7、颁奖:每项前1—3名颁发技能竞赛优胜一至三等奖。奖金第一名500元,第二名300元,第三名200元。

  8、评委组成:待定。

  9、评方细则:待定。

  十一、新的星级酒店申报评审培训。

  1、培训对象:升星酒店全体员工。

  2、培训内容:星级酒店新标准。

  3、培训时间:根据升星单位要求。

  4、培训地点:本酒店。

  5、收费标准;培训费、资料费、办证费初级250元、四级375元、高级480元,厨师另外。

  6、模拟检查验收,按新标准。

  7、颁证:全国通用职业上岗证书。

  8、拟聘授课教师:①三星级以上酒店经理,2人。

  ②市旅游局。

  ③省级:1—2人。

  十二、景区升级培训班。

  1、培训对象:景区全体员工。

  2、培训内容:9001国际质量认证,14000国际环保。

  3、培训时间:根据景区要求。

  4、收费标准:培训费300元/人。

  5、模拟检查验收;

  6、拟聘师资:省级待定。

  市级待定。

  十三、各类旅游、餐饮在岗人员考级。

  1、培训对象:考级、考证人员。

  2、培训内容:考级大纲。

  3、培训时间:每年三次。

  4、收费标准:初级150元、中级200元、高级300元,厨师除外。

  5、考试考核:按等级证标准。

  6、颁证:由省、市劳动部门颁证。

  十四星级餐馆申报评审培训班

  1、培训对象:普通餐馆升星级单位的全体员工。(根据申报情况暂定200人)

  2、培训内容:星级餐馆新标准。

  3、培训时间:根据升星单位的要求。

  4、培训地点:本单位。

  5、收费标准:培训费、资料费、办证费(初级250元、中级375元、高级480元、厨师另外)。

  6、模拟检查验收:按新标准。

  7、颁证:全国通用职业资格证书。

  8、拟聘授课教师:①三星级以上酒店经理,2人。

  ②市旅游局2人。

  ③市职评人员:1—2人

  十五星级农家乐申报评审培训班

  1、培训对象:(根据申报情况暂定200人)

  2、培训内容:星级农家乐新标准。

  3、培训时间:根据升星单位的要求。

  4、培训地点:本农家乐。

  5、收费标准:培训费、资料费、办证费180元。

  6、模拟检查验收:按星级农家乐新标准。

  7、颁证:全国通用职业培训上岗资格证。

  8、拟聘授课教师:①三星级以上酒店经理,2人。

  ②市旅游局2人。

  ③市职评人员:2人。

  十三、行业员工培训、考核、定级培训班

  1、餐厅服务员300人。

  2、客房服务员100人。

  3、康乐服务员100人。

  4、前厅服务员100人。

  5、厨师考核定级班200人。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篇9

  一、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情况

  旅游英语培养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熟悉酒店管理、旅游业务、导游技能方面的基本知识,适应涉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相关行业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外语人才。

  旅游英语课程设置以旅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中所要求的核心职业能力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由旅行社、酒店、旅游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的专家、教学骨干组成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广泛的调研和行业分析,依照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核心职业能力分析和归纳。

  本课程设置根据旅游类专业培养目标,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所需的能力确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参照导游资格考试标准,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旅游英语、英语口语等课程为前导英语基础课程,旅游概论、导游概论、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文化为后续旅游知识课程,满足涉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相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此外还有马列课程、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为主的公共课程和到相关旅行社、旅游公司、涉外酒店等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训部分共同构建了旅游英语的课程体系。(如图表所示)

  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材版本陈旧、内容脱离实际。旅游英语选用的多是国家统一编订的教材,没有地域特色。随着旅游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教材中的教学材料、案例远远落后于旅游市场的现实需求。尤其是相关实训教材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旅游英语的教学 过程中,很多老师还是沿用了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讲解语法点、词汇和练习,以考试为中心,而不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心。教学手段也就是制作PPT 进行讲解,忽略了课堂上“旅游环境”的创造,让学生体验模拟“旅游业务实训”,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3.教师复合知识欠缺。讲授旅游英语的多为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英语基础很好,但对旅游知识了解不多。在授课中容易形成注重语法、词汇的讲解和训练,忽视 旅游业务知识的讲解或是旅游业务知识的讲解不能深入浅出,讲解得不透彻,不便于学生理解。而旅游英语的课程很多是英语和旅游的结合,既要求老师有很好的英语基础,也要有一定的旅游实践经验,这样在授课中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些都要求老师具有英语和旅游双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是“复合型”教师。

  4.顶岗实习不等于实训教学。学校认为安排了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就完成了实训教学,或是由于实践经费有限只能这样安排。然而顶岗实习只能解决工作中的动手问题,并不等于实训教学。现在旅游英语的实习很多是到酒店或旅行社做一些很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学习到的实践经验有限,影响了实训的效果,不便于学生对旅游行业工作性质的理解。

  三、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1.建议选用最新的教材或是由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的单位派出行业专家与本校教学骨干一起合编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的开发更要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新现象、问题和相关的解决办法进行编写。

  2.教学模式要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由学到做,再由做到学,体会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再由实践中总结出经验的过程。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旅游环境的预设,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3.引进和培养“复合型”教师。旅游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复合型”的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对英语教师进行旅游知识的培训或到旅游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对旅游专业教师开展英语培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旅游行业的发展更新很快,可以让“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方对教师开展讲座,进行行业知识的更新和业务素质的提升。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篇10

  【关键词】南平大武夷旅游业;现状与趋势;从业人员分析;人才培养对策

  1 南平大武夷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1.1 南平大武夷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南平市辖区十个县(市、区),又称大武夷,是世界茶都、中国竹乡、南方林海、福建粮仓、闽越文化、朱子文化、大圣文化、茶道文化发源地,是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中国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之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卓越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加快培育千亿旅游产业为目标,吸引社会投资,增加农民收入,旅游业已成为全南平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503.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312.46亿元,分别比增18.9% 、20.9%。南平市大武夷旅游业有关部门围绕旅游产业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1.1 为高铁时代到来做好准备

  为迎接2015年7月高铁通车,围绕让游客“进得来、行得畅、容得下、留得住、玩得好、能消费”,提升旅游的吸引力、承载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总体工作要求,着力推进旅游产品体系、旅游营销体系、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保障体系建设。

  1.1.2 培育“千亿旅游产业”

  2014年全市共有在建重点旅游项目25个,迎高铁旅游项目93个,同时积极组织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新增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7家,新增四星级饭店和精品酒店5家,新增休闲集镇4个,特色旅游村6个等。

  1.1.3 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为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刺激旅游市场,拉动旅游消费,开展了“清新福建行・一元门票游大武夷”活动,共接待游客289.77万人次。

  1.1.4 着力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全市积极有序地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武夷山获“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同时,邵武市、闽北大饭店、华阳山景区、南平中国旅行社被列为首批省级标准化试点单位,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力度加大,对武夷山竹筏“黄牛倒票”、“阴阳菜单”和“野导拉客”等较突出的问题进行了重点整治。

  1.2 南平大武夷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南平大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要以培育千亿旅游产业为目标,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武夷”意识,努力实现旅游经济的高速增长,力争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0%以上,以后逐年增长20%左右。

  1.2.1 加快旅游产品体系建设

  在项目引领下策划生成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吸引力,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建设一批田园乡村和养生度假旅游综合体项目;要全力组织实施《培育千亿旅游产业行动计划》,重点抓好武夷山下梅文化旅游综合体、邵武和平古镇、邵武天成奇峡、顺昌宝山大圣文化旅游区、大武夷智慧旅游集散中心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建设,通过项目建设和产品设计创新,进一步完善大武夷旅游产品体系。

  1.2.2 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模式

  要持续开展“一元门票”游大武夷活动,着力推广大武夷“茶文化”体验之旅、清新“洗肺”之旅和乡村休闲之旅等系列旅游套餐,促进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型转变;持续利用各大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加大旅游营销推广力度,高频率举办旅游节庆与体育赛事活动及多品种印制旅游宣传资料等,让游客充分体验南平大武夷旅游的魅力。

  1.2.3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

  要加快构建以武夷山为中心,以各高铁站为节点,辐射各景区(点)的一体化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努力为游客提供便捷、准确、实惠的智慧旅游服务;要完善诚信消费体系建设,重点解决旅游区餐饮、购物、娱乐场所“阴阳价单”等问题,打消游客消费怕宰的顾虑,解决游客“怕消费”的问题。

  1.2.4 强化旅游行业秩序监管

  要通过开展旅游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全市形成规范、有序、和谐的旅游环境,全面提升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着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有力地保障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及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的满意度,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2 南平大武夷旅游业从业人员需求分析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尤其是旅游景区管理、旅游策划营销、酒店管理等,现有从业人员难以满足旅游养生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要。据统计,截止2014年6月南平大武夷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总数2.98万,今后每年将以10%以上递增,从南平大武夷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对人才需求来看,旅游人力资源存在以下问题:

  2.1 层次不合理

  现有旅游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偏轻,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从业人员中总体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少,专业技术职称低,中高级人才严重不足。对南平大武夷主要旅游部门抽样调查显示,大专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平均不足25.17%,高中、中专占35%左右,高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到0.3%,中级职称仅占20%左右,现有这些层次远远不能满足南平大武夷旅游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2 专业结构不全理

  从现有从业人员看,在这些大中专毕业从业人员中,多数从业人员非旅游科班出身,他们没有受过系统规范的专业教育或培训,抽样调查显示,与旅游业相关专业毕业的人员仅占三分之一左右,他们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主要来自长期实践的积累,没有经过学校的系统学习或培训,这就极大地制约了行业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2.3 数量不协调

  从需求量上看,在旅游从业人员中,高层次经营管理和职能管理人才如总经理、副总经理和业务总监及部门经理等虽市场需求量虽但紧缺,熟悉和了解旅游企业一线技能专业技术人才如外联、导游和酒店一线员工等市场需求量大,特别是具有掌握地方特色知识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更缺。从业人员的这种现状,极大地制约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 南平大武夷旅游业人才培养对策

  3.1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在实施千亿旅游产业行动计划中,需要大批的旅游专业人才,政府要在培养人才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具体做法是:

  3.1.1 整合资源,培训人才

  对南平市现有旅游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旅游院校、旅游协会和旅游培训机构的作用,通过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以赛带训和以会带训的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3.1.2 创造机会,培养人才

  充分利用企业争创星级酒店、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及各类比赛、外出参展、专家讲座论坛等机会,选派人员参加,通过实际操作学习锻炼,提高导游员、经理等人员的综合素质。

  3.1.3 招商引资,引进人才

  通过精心策划的旅游项目,热情服务业主,使一批旅游大项目招商成功,使一批国内国际一流的旅游团队进驻我市,为我市旅游产业的提升奠定基础。

  3.1.4 保障服务,留住人才

  各级旅游部门要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创业环境,用真心真情感动从业人员,为人才的发展提供空间,通过高薪聘请高管留住人才等。

  3.2 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主体作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强酒店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酒店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3.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可以运用“派出去”的方式,分期安排专业教师进入旅游企业锻炼,强化教师的企业管理能力、提升教师的旅游服务操作技能、设施设备应用技能等,选送鼓励教师到高校进修和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以提高业务能力,更好地适应于教学工作。

  3.2.2 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要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各专业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融入相关的部级、省级职业技术比赛内容,在保持基本课程体系完整的基础上,淘汰不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课程,引人急需的相关专业课程,同时 编撰具有南平大武夷特色的校本教材和职业培训教材,使课程建设具有前瞻性和适用性,以引领南平大武夷旅游职业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

  3.2.3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构建校内校外的实训双基地,向深层次校企合作推进,搭建与南平大武夷旅游行业全方位、多领域 、深层次结合的校外实训平台,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抓好学生实习,注重动手能力、语言能力、交流能力和反应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缩短学生上岗的适应期。

  3.2.4 多种形式培养人才

  在人才培养上,除通过院校培养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外,还要积极开展函授、自考及非全日制中专班等成人教育,使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学历得到提升,对从事一线工作的员工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加强乡村休闲旅游经营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乡村旅游项目所在地县、镇、村干部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从业素质。

  3.3 充分发挥旅游职教集团的作用,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效益

  我市旅游职教集团于2010年成立,有近40家企业、行业协会及学校组成,集团成员间就课程开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实习就业、教师进修和科研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旅游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服务、协调和监管功能,广泛参与旅游教育和研究活动,开展培训及认证工作。旅游企业和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为企业员工开展培训,承担研究课题,企业为学生实习提供场所和富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双方互惠互利。如我校实施的校、企“双主体”模式:一是,把旅游行业活动引入校园,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活动中提升技能,老师在和协会沟通交流活动中业务得到提升;二是,把企业实体引进校园,企业投入相应设备,学校提供场地、人员资源等,引企业进校园,实现了从“仿真”到“真实”的飞跃,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从而构建了旅游行业协会、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相互合作,优势互补的平台,充分发挥旅游人力资源的整体效益。

  3.4 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多种形式培训人才

  行业协会在学校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等办学模式中,在学校和企业合作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行业协会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对全行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对人才需求情况最为熟悉,在人才培养中可以很好地扮演专家、管理者以及媒介的角色。南平市武夷旅游协会在打造千亿旅游产业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如率先在全省首次从全市2000余名导游员中筛选出200名优秀导游员进行集中培训,将课堂移出教室,把学员带到现场,途中由车导讲解,介绍各地的基本情况、旅游资源、人文历史,在景区由老师进行现场实景导游教学讲解,增强了学员们的现场感,丰富了讲解的实战经验,同时又为学员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此外协会还通过在星级酒店对员工在岗位工作中开展餐饮、客房培训,组织会员外出参观考察,在活动中开展培训,通过各种会议以会代训、以赛代训等,对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发挥了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颂书.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价值工程,2015(1).

  [2]扎西达吉.旅游业人才培养与人才培养刍议[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十篇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十篇

评论